AZ副作用「格林巴利症候群」會四肢無力

疫苗接種最令人擔心的就是副作用,AZ疫苗除了可能發生極罕見血栓,歐洲藥品管理局(EMA)近日也將「格林巴利症候群」(GBS)增列為AZ疫苗的極罕見副作用,我國目前累計10例。不過輝瑞/BNT疫苗也曾出現極罕見的心肌炎和心包膜炎病例,較常發生在接種第二劑之後及年輕男性,隨著國內12至17歲青少年即將開打BNT疫苗,勢必倍受關注。

歐洲藥品管理局針對全球施打近6億AZ疫苗後,通報8百多例格林巴利症候群,考量相關可能性,將格林巴利症候群增列為AZ疫苗極罕見副作用,嬌生疫苗也被加註格林巴利症候群警語。

外界比較各疫苗廠牌不良反應致死率,目前AZ疫苗最高,第二為莫德納?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說,光看疫苗致死率數目比較難以看到真正情況,因其中也和時序、接種時間相關,接種後時間越久,人就可能越多,且施打對象風險高低也會影響,當然大家可做比較,不過其中的因素是蠻複雜的。
GBS發病前類感冒 打完疫苗1~2周常見四肢無力
「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 Barre Syndrome,GBS)是一種免疫功能異常,發生率大約十萬分之一,從小孩到成年人都可能發生,男女比例差不多。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指出,常見症狀為漸進性四肢無力,嚴重的話會呼吸衰竭,不過通常都可以及早偵測治療,真正嚴重到呼吸衰竭的人很少。

葉篤學說明,約三分之二GBS病人在發病之前的1、2周,曾出現類似感冒症狀或腹瀉,也有人打完疫苗後1至2周發生GBS,但不只是AZ疫苗,過去也有人打完流感疫苗發生GBS。

葉篤學表示,「格林巴利症候群」主要跟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種引起身體免疫反應有關,簡單來說,免疫反應就像士兵,士兵能夠對抗外界病毒,士兵需要訓練,訓練方法一種是打疫苗,第二種是感染過一次病毒就能產生免疫力,但士兵可能認錯敵人,導致反過來攻擊自己的神經。

國內已有700多萬人接種AZ疫苗,目前通報10例「格林巴利症候群」。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昨於記者會表示,mRNA疫苗和腺病毒載體苗均曾通報接種後出現GBS案例,國外有許多報告,但目前沒有明確數據顯示,打完新冠疫苗會增加GBS發生率,台灣新冠疫苗接種後GBS發生率也未高於背景值。

國內首批BNT疫苗將於9月23日起優先給12至17歲青少年接種,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8月23日最新監測資料,打BNT疫苗後出現心肌炎及心包膜炎的個案,以男性較女性多,且最常發生於40歲以下男性,也觀察到12至17歲青少年風險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