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纏的「壺腹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位置難發現 台灣醫:出現這幾個腸胃症狀要當心

(台灣英文新聞/醫藥組 綜合整理報導)前駐泰代表李應元11日病逝,享壽68歲,據了解病因為壺腹癌。醫師提醒,壺腹位於十二指腸處,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難早期發現,近年來由於接受健檢內視鏡檢查的人增加,但一般人對此病仍然很陌生。

壺腹位在哪裡?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說明,壺腹位於十二指腸第二部分的內側腸壁,是總膽管和胰管會合處。解剖上是一個凸起、看起來像乳頭狀的構造,故又稱為「十二指腸乳頭」。膽汁和胰液在此匯流後,注入十二指腸,進行消化功能。



因為壺腹只是一個十二指腸上的小構造,不像肝臟是很大的器官,而且壺腹腫瘤沒有特異症狀,加上位置很難發現,所以通常都是病變很久了,引發症狀才會被診斷出來。

壺腹癌症狀為何?

患者可能容易覺得肚子脹、悶痛、腹瀉,但這些症狀和一般的消化性潰瘍等腸胃疾病類似,也有患者。最常見的症狀是出現黃疸,再加上有腸胃症狀,所以有時一開始會以為是膽道結石。另有少部份患者則是因為重複胰臟發炎才被確診。

壺腹癌的危險族群、以及預防方法?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說明,壺腹癌沒有什麼危險因子,男女發生的比率也相當,所以無法有具體的預防建議。不過有少數族群可能要注意,例如「家族性息肉症」,這類患者因為全身的消化道容易長很多息肉,也容易在壺腹上長出腺瘤,進而轉化為癌。

其次則是「PJ症候群」,全名是Peutz-Jeghers Syndrome,是一種黏膜皮膚色素沉著和腸胃道缺陷瘤的症候群,屬於自體顯性遺傳或是突變而得,因為從胃到大腸整個消化道都會有大小不一的息肉分布,許多患者從小就會有反覆的腸套疊、也容易在壺腹上長出腺瘤,進而轉化為癌。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建議這類病友接受內視鏡檢查時,應注意壺腹部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