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重九重陽之名因何而來 從隋唐開始不止登高還會射箭?

重陽節,又名「重九節」,是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易經》以陰陽代表世間萬物的運行狀態,就連數字亦有分陰陽,「六」為陰數,「九」為陽數。農曆九月九日,二九相重,故稱為「重九」、「重陽」。在三國時代曹丕的《九日與鍾繇書》中便寫道:「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西京雜記》,中國古小說集,共129則,每篇短者僅十餘字,長者亦不過千餘字,相傳是東晉葛洪著,一說漢朝劉歆作。「西京」指京都長安,,所記多為西漢遺聞軼事、時尚風習、奇人絕技等。(圖片擷取自︰https://bit.ly/2XdC4Ru)
《西京雜記》,中國古小說集,共129則,每篇短者僅十餘字,長者亦不過千餘字,相傳是東晉葛洪著,一說漢朝劉歆作。「西京」指京都長安,,所記多為西漢遺聞軼事、時尚風習、奇人絕技等。(圖片擷取自︰https://bit.ly/2XdC4Ru)
關於重陽佳節的起源,有不同的說法。第一個起源可追溯至漢代,據東晉葛洪(一說漢朝劉歆著)《西京雜記》記載,漢高組的寵妃戚夫人有位侍女叫賈佩蘭。戚夫人被呂后害死後,賈氏被逐出宮,她嫁給扶風人段儒,曾回憶宮中生活:「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華酒,令人長壽,菊華舒時,并採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華酒。」

費長房插畫形象。(圖片擷取自︰Wikipedia)
恒景舉家登高避災。(圖片擷取自︰https://bit.ly/3iZNP5K)
恒景舉家登高避災。(圖片擷取自︰https://bit.ly/3iZNP5K)
另一個起源則帶有神話色彩,由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記載。傳說東漢時汝南有名為恒景的人,仔隨仙人費長房遊學多年。一天,費長房跟恒景說︰「九月九日,你家中會有災難,快回去叫家人用紅袋盛茱萸,掛在手臂上,登高飲菊花酒,便能避禍消災了。」桓景照師傅所說,全家上山遊玩,等到傍晚回家一看,只見所有的雞狗牛羊家禽家畜,全都死光。費長房說︰「它們代替你們受災。」此後,世人便有了在九月九日登高飲酒、帶茱萸囊的習俗。

不過,重陽節除了登高飲酒、祭拜祖先、賞菊之外,其實還有射箭的習俗。

重陽射箭習俗始於隋唐


唐代重陽飲宴賦詩的風氣,朝野皆同。德宗、穆宗、宣宗都在此日大宴群臣於曲江池,並命群臣作詩以進。從南北朝到隋唐,新興的重陽習俗不止是飲宴賦詩,還包括了動態的騎射圍獵。

《卷九志第一禮上》:「九月九日馬射。或說云秋金之節,講武習射,象漢立秋之禮」。南朝陳後主陳叔寶也酷愛騎射。到了唐代,騎射之風仍然興盛。北宋王溥《唐會要》卷二六記載:「十六年三月三日。賜百僚大射於觀德殿。其年九月九日。又賜文武五品已(以)上。射於元(玄)武門。」

另一個說法是,東晉末年大將軍劉裕在篡晉之前,有一年在彭城過重陽,一時興起便騎馬登上項羽戲馬台。等他即位稱帝後,規定每年九月九日為騎馬射箭、校閱軍隊的日子。後來南北朝時期,重陽節便流行騎馬射箭的習俗,並一直承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