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等多久才能等到下一個新台灣人?

2013年,透過各方人士的奔走,加上璞園建築球團提供工作機會保障,來自美國加州、名喚Quincy Spencer Davis III的男人放棄了美國國籍拿到了台灣身分證,以戴維斯這個新名字成為中華台北籃球隊第一位成功歸化的外籍非華裔球員。自此身穿CT戰袍征戰國際賽事。6年過去了,已經36歲的Q因為椎間盤的舊傷復發可能第二度整季報銷,也難以再負擔高強度的國際比賽。

早在2015年Q因為椎間盤突出休息一季半時,就開始有越來越多希望籃協開始著手尋找下一位規劃人選的聲音,一直到2018年Q接連缺席威廉瓊斯盃、亞運與SBL,復出的確切時間仍然遙遙無期,下一個新台灣人仍然是八字沒一撇。



中華籃協至今未與Will Artino談歸化事宜。

請繼續往下閱讀


運動視界圖輯

針對歸化進度持續停滯不前,我們整理出三個原因供參考:

一、中華隊國際比賽數量偏少,使籃協缺乏危機意識

在東亞運已改制為東亞青年運動會、FIBA亞洲挑戰賽(Asia Challenge)自2016年之後也未再舉辦之後,中華成人男籃隊目前除了一年一度的威廉瓊斯盃,固定參加的國際賽就是亞運、FIBA亞洲盃資格賽(FIBA Asia Cup)與FIBA世界盃亞太區資格賽。

自從2018年9月亞運結束之後,早在2019年世界盃資格賽第一輪止步的中華隊直到2019年11月起進行的2021年FIBA亞洲盃資格賽之間僅有不到10場的威廉瓊斯盃能夠提供世代交替的中華隊練兵。比賽的質與量皆不足令籃協缺乏危機意識,亞運在沒有Q的幫助下還拿下48年以來最好的第四名成績可能讓籃協更加有恃無恐,認為不需花費更多金錢與心力在傭兵的戰備競賽上。



等不到中華籃協的歸化邀請,賈西亞(前排右二)已經代表貝里斯打中美洲錦標賽。

截圖自貝里斯籃協

二、中華籃協高層對世界籃球了解嚴重不足,導致眼高手低

就以目前隊型結構,歸化的人選仍以具有護框與籃板能力的四、五號為主。在這回對歸化表示樂觀其成的Will Artino以前,就有更多來台打拚的外籍長人直接或間接表達意願為中華隊效力,包含佩爾(Norvel Pelle)、賈西亞(Charles Garcia)、李恩(Liam McMorrow)、凱爾(Kyle Barone)都曾經是被媒體點名的目標。

請繼續往下閱讀

結果凱爾參加2017年瓊斯盃中華白隊最終未透過測試,佩爾與賈西亞在日後分別拿到黎巴嫩、貝里斯的護照並且代表該國出戰國際賽,李恩目前仍有成為新台灣人的意願,31歲的年齡也還在巔峰時期,惟李恩在去年也已經藉由父親方血緣得到千里達與托巴哥護照,未來也不排除代表千里達國家隊出賽。中華籃協就在這幾年之間不停與這些外籍好手擦身而過,然後眼睜睜地看著他們身穿他國戰袍大鳴大放。



布拉早在2015年泛美運動會就為加拿大出賽,所以不可能成為歸化的對象。

截圖自FIBA官網

或許籃協對於上述人選都不滿意,想要找來更重量級的好手前來助拳,只不過上層官僚似乎對於歸化的規則與標準不夠熟悉,副秘書長「象哥」李雲翔在2017年2月4日接受中國時報訪問被問到心目中最想找的歸化球員時,毫不思索的回答:「布拉(Sim Bhullar)!因為他聰明又不笨重,重點是他很乖。」再來被問到是否考慮當前就開始徵詢布拉歸化意願?象哥的答案是:「當然!畢竟中華隊進入世代交替,歸化也該進行接班,只要體育署歸化政策不變,我們遲早也會跟布拉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