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濠仲專欄:支持者可重估蕭美琴和謝長廷外派的意義

前挪威總理布倫特蘭有醫學背景,但醉心政治,從政數十載,曾當選工黨主席,因緣際會成為挪威第一位女總理,沒多久工黨在大選中落敗,她也黯然下台,初期政治際遇起伏不定。之後以其公衛專長,被延攬到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擔任主席,1987年因提出《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為自己在國際上打響名號,她的報告且定義了何謂「永續發展」。

隨後她再度投入國內政治並兩度執政,但任內最戮力推動的挪威加入歐盟案卻以敗北收場。1996年10月,她同時辭去總理和工黨主席職務,等同退出政壇。不過,隔兩年她又從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一職東山再起,從此活耀於國際公衛舞台。2004年她被英國金融時報評為25年來「最有影響力的歐洲人」之一,同份名單裡還有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和柴契爾夫人。她也是台灣唐獎2014年那屆的其中一名得主。

儘管「挪威第一位女總理」是她永遠不會褪色的政治印記,但如今無論挪威人或外人看她,她就是一名傑出的「外交家」。她在總理位置上有贏有輸,挪威入歐盟公投則吞下敗仗,但她對挪威來說仍意義非凡,因為那份《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不只榮耀了布倫特蘭,也讓原本看不上小小挪威的歐洲人,從此對這斯堪地那維亞小國刮目相看。

挪威曾是北歐最窮、基礎建設最落後、軍武最匱乏的國家,就算開挖石油讓家家戶戶生活煥然一新,也未必從此受到鄰國尊敬。挪威人第一次覺得自己可以跟大國平起平坐,是當探險家南森在1888年率隊滑雪橫跨格陵蘭的一刻,南森的壯舉,便同步把挪威的國家自信推向最高點。之後南森投入國際難民救援工作,尤其在一次大戰期間為此貢獻良多,還倡議為無國籍公民發行護照(南森護照),終獲諾貝爾和平獎。今天當挪威人提起南森,會說他是探險家、人道主義者,但也絕不會忽略他「外交家」的身份,以及南森藉由這身分為國人帶來的殊榮。

此外,挪威前總理史托藤伯格是在2014年被推舉為北約秘書長,他在國家內政和各黨派、各部會調和鼎鼐的本事,移轉到北約也能有所發揮。值此全球政治因大國抗衡詭譎不安之際,史托藤伯格今年再度獲得連任,已是北約任期第二長的秘書長。他最近一次受到矚目的發言,即是針對中國威脅提出:「中國與我們價值觀迥異。他們在香港鎮壓民主抗議行動、迫害中國維吾爾人等少數族群,和以我們未曾見過的方式利用現代技術監控人民,皆可見一班。」和南森、布倫特蘭一樣,遠離內政後的史托藤伯格也在外交領域豐富了個人政治生命。

南森、布倫特蘭和史托藤伯格同為來自一個人口僅5百餘萬的國家(南森時代人口更少、更窮),但即使是小國也沒能限制他們對政治工作的想像,尤其沒有辜負機會難得的國際舞台。在當今複雜的國際體系下,大國對外交官的重視,尤其表現在投入的國家資源占比,但即使是小國,也必然要有熟稔涉外事務的外交人才,否則何以透過任何可能的貿易協定和外交斡旋,去增進、鞏固自己的國家利益?又即便南森、布倫特蘭和史托藤伯格所處國際組織職務,本業不是為了直接利益自己國家,他們在國際上受到的支持和肯定,也必然能對自己國家產生正面回饋,他們在外的舉手投足、一言一行,尤其會潛移默化建立起自己國家在他人心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