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作家陳柔縉車禍不治享年57歲,一生致力於補充當代對日治時期台灣史的知識缺口

台灣女作家陳柔縉15日在淡水區遭外送員機車追撞導致頭部骨折,在醫院搶救多天後,於今(18)日下午傷重不治,享年57歲。檢警預計明(19)天安排司法相驗,而外送員則將依《刑法》過失致死罪嫌函送法辦。

陳柔縉曾任記者,1999年出版《總統的親戚》是創作轉變的關鍵,也開啟了她專注於日治時期台灣史的寫作之路。近年的作品包含了2018年出版的《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去(2020)年則出版了第一本時代小說《大港的女兒》。

加護病房搶救3天,檢警將安排司法相驗
《自由時報》報導,台灣女作家陳柔縉15日在新北市淡水區發生車禍,在淡水馬偕醫院加護病房搶救3天,仍於今天下午傷重不治。

據了解,陳柔縉15日下午5時許,騎單車於淡水區中正東路二段往三芝方向,與50歲賴姓男子的機車擦撞後倒地,陳柔縉頭部骨折,意識不清,送往淡水馬偕醫院加護病房搶救,今天下午傷重不治。警方也將依過失致死罪嫌函送偵辦。


《聯合影音網》報導,由於撞擊位置並無公設路口監視器,員警事後調到民宅私人監視器,模糊畫面中看不出陳柔縉的單車在行進間有突然減速的動作,警方因此對賴姓外送員的說法存疑,但詳細肇事原因還需要進一步鑑識調查。

據了解,檢警預計明天安排司法相驗之後,才能知道檢察官是否另有指示調查方向。而賴姓美食外送員則將被依《刑法》第276條過失致死罪嫌函送法辦,面臨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

誤打誤撞踏上了新聞之路,喜歡從「再生活不過」的日常看歷史
在《Openbook》對她的專訪中,陳柔縉曾透露之所以踏上新聞之路,是因為求學時女性不能考外交官而改考新聞人員,她將履歷寄給《聯合報》,誤打誤撞地開始了寫作工作。然而在競爭激烈的新聞第一線待了幾年後,她更確認這項工作不符合自己的性格。趁著加入《新新聞》的機會,她從即時採訪轉到報導寫作,也在這時候接觸到日治時期的台灣。

1999年,陳柔縉將過去的報導匯整成專書《總統的親戚》,這是她創作轉變的關鍵,也開啟了她專注於日治時期台灣史的寫作之路。這個定位一方面是出於知識上的好奇,想弄清楚那個時代台灣的樣貌。另一方面,陳柔縉認為,對台灣過去的知識缺口,會阻礙當代人對現代的理解。




在《中央社》的專訪中,陳柔縉曾表示「我不喜歡想那種大的歷史,那是史家的事情,歷史是蠻個人的。」陳柔縉說她喜歡從「再生活不過」的日常裡看歷史,好奇1922年的北台灣汽車還不到100輛,「為什麼艋舺有個17歲少女蔡嬌會想要開車?」、「1930年代一個叫春生的男人很會打撞球,厲害到還去美國參加比賽?」陳柔縉爬梳過往新聞報導時,總是對這些跑在時代前端的素人感到好奇。

雖然因為研究主題的關係,陳柔縉話語中偶爾也夾雜著日語,但當她被問到「若將『台灣』擬人化,最想對她說什麼?」陳柔縉倒是大聲疾呼,「拜託不要再種櫻花,可以喜歡、學習日本,但不能模仿。」直言自己不反對鄉鎮縣市端出一鄉一特色凸顯自我,「但那是別人的櫻花,自己去找自己的,成熟的人應該知道自己有什麼。」

在《Okapi》的專訪中,陳柔縉透露曾有人問她為何近年的寫作都只寫愉快的事?陳柔縉的解釋是在寫政治評論時,這些文章都跟價值觀有關而引起爭議,「後來我對於意見、價值、爭論感到很厭倦。」並坦言投入歷史普及讀物的寫作後,她發現考證真是美麗新世界。

她表示,「過去的電視是什麼顏色就什麼顏色,沒有價值問題,沒有爭議。或者,這也呼應了跑新聞時拿到獨家的那種快樂吧,我挖掘了一個多數人不知道的事情,寫起來特別愉快。」


今年4月中旬,陳柔縉曾應台大台文所的邀請出席座談會,分享了她寫作多年的心法。像是陳柔縉認為每個時代都有它特別的地方,「點」上去一下,歷史感就會蹦出來。像是日本大正到昭和時代的電梯,會有穿著圍裙的女性服務生,「要描述那個年代時,就是要點一下那個東西。」

陳柔縉也在座談會中分享了她的資料歸納法,會用標明關鍵字的卡片來整理讀過的東西,其中有一個歸類是「奇聞」,她也很推薦以此歸類撰寫奇幻小說。

陳柔縉為雲林人,台大法律系司法組畢業,過去曾任記者。陳柔縉著作等身,且出版過多本作品獲得獎項的肯定。近年的作品包含了2018年出版的《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獲得Openbook閱讀誌「中文創作類」年度好書獎。

去(2020)年她才出版了第一本時代小說《大港的女兒》,以日本時代的高雄港為舞台,刻劃近代台灣百年流轉,寫出了高雄的女兒如何在異國的天空以及異族的腳下,衝破困局,活出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