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症狀是什麼

心肌炎是什麼?
心肌炎(英文 myocarditis)是一種心臟肌肉細胞發炎的病症。心肌細胞分布在心壁與部分血管上,掌管心臟的收縮舒張。當心肌發炎,心臟收縮能力就會下降,使心跳變急促、紊亂。比較嚴重的心肌炎,會弱化心臟整體功能,影響心跳傳導路徑、阻撓全身血液循環,甚至可能形成血栓,更有引發中風、心臟病的風險。

心肌炎症狀有哪些?
台大兒醫小兒主治醫師李秉穎曾撰文指出,心肌炎讓心臟功能受損,直接影響到人體能負荷的運動量、血流供應,因此患者會感覺自己體力變差,稍微做點較耗體力的活動,就累得氣喘吁吁;抑或是臉色發白、冒冷汗。

心肌炎的早期症狀相對輕微,甚至可能全無症狀,症狀也易與心臟病、腸胃炎混淆;即便出現症狀後,也會基於成因不同,出現多樣化的症狀。心肌炎最常見的症狀包括:

胸悶、胸痛
心悸、心律不整
昏厥
呼吸急促(不分運動或休息時間)
全身疲倦
腿部、腳踝、足部水腫
噁心、嘔吐
頭痛、肌肉或關節痠痛、發燒、喉嚨痛、腹瀉等病毒感染徵兆

根據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期刊,幼童的心肌炎症狀較不具特異性,焦躁不安、發燒、食慾不振、心跳過快都是徵兆;超過2歲幼童,臨床表現與成人較接近,主要有胸悶胸痛、肌痛、疲倦、咳嗽等。
5大原因引發心肌炎
心肌炎成因眾多,根據KB康健知識庫,主要可粗分為2大類:感染性與免疫性。感染性是單純由細菌、病毒入侵所引起;免疫性則是因錯誤免疫反應所致的「誤傷心肌」。

  1. 感染性心肌炎
    病毒性:台灣最常見的心肌炎類型,病毒直接感染心肌細胞導致發炎。如:腸病毒中的克沙奇病毒B型、伊科病毒、腺病毒、微小病毒B19、人類疱疹性病毒第6型等。流感病毒雖不易引發心肌炎,但若致猛爆性心肌炎,會有極高的致死率。
    細菌性:好發於免疫不全的病患。當金黃色葡萄球菌、草綠色鏈球菌、等化膿性細菌感染心肌,會造成心肌膿腫;另如白喉桿菌、鏈球菌等菌類,則會分泌毒素引發感染。
    寄生蟲性:台灣少見。某些熱帶地區的錐鼻蟲,叮咬後也恐感染心肌細胞。另如弓漿蟲、蠕蟲也有誘發心肌炎的案例,不過都很罕見。
  2. 免疫性心肌炎(非感染性)
    自體免疫的心肌炎:當病菌入侵體內,我們的身體會產生抗體來殺敵。但有時,也會出現異常的自體免疫反應,比如抗體特定部位錯認成病菌,因而誤殺自身細胞。其中,心肌細胞就是易遭誤擊的部位之一,因而導致心肌炎。常見自體免疫引發的心肌炎如: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心臟移植排斥等。
    藥物過敏的心肌炎:有些藥物、疫苗的副作用,也會引起錯誤的免疫反應,誘發抗體攻擊心肌細胞。施打新冠疫苗後的心肌炎不良反應事件,即屬此類。另如酒精、鉛等化學物質,也有引發心肌炎的風險。
    得心肌炎機率有多少?死亡率高嗎?
    醫學統計指出,全球每年約有150萬起心肌炎案例,發生率約百萬分之10~20;不過專家也認為,由於許多心肌炎患者都屬亞臨床感染,沒有症狀、或僅出現局部症狀,因此實際數字會比通報的數字更高。

心肌炎若未經妥善處置,有極高的致命風險,如嗜伊紅性心肌炎、巨細胞心肌炎、肉芽腫性心肌炎等,沒有接受完善治療下,4年內死亡率超過80%。心肌炎死亡率與臨床嚴重程度也有關,如臨界性心肌炎,如果初期症狀輕微,經醫治後都能痊癒得不錯;但若為猛爆性心肌炎,不僅需要立即性治療,後續也需要密切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