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巨頭恆大處於深淵的邊緣

中國房地產巨頭恆大處於深淵的邊緣。法國世界報在華記者勒梅特(Frédéric Lemaître)周四發表的文章表示,中國第二大房地產商恆大的負債高達2600億歐元,並被勒令出售資產。但目前,恆大還沒有把資產賣出去。

廣告

文章首先寫道,當債務高得超過一定程度的時候,擔心的人據說不再是負債的人,而是債權人。中國第二大房地產開發商恆大負債近1萬9千700億元人民幣(約合2600億歐元),就是屬於這一類了。幾個月以來,投資者們一直對恆大這家曾經在很多年間讓他們做了無數美夢的私營公司的瘋狂規模感到恐懼。

事情似乎正在加速。8月5日,主要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將恆大公司的評級下調至“投機性股票”。據彭博社報道,債權人已經要求恆大“立即償還”債務,這些債權人似乎是一些非常低調地給富人管理財富的信託公司。2019年年底,也就是最近的數據被公布的這一年,這些信託公司持有在香港上市的恆大債務的40%。

恆大應該在12個月內償還大約350億歐元的債務,恆大在8月底時不得不承認,如果無法籌集到現金、無法售出某些資產或者是無法重啟業務的話,它將難以按期償還債務。2020年年底時,恆大的財務儲備大約是它第二年必須還款的一半。然而,2021年恆大開局不利:上半年它的利潤下降了29%。

在此之前,恆大對其在金融市場上的貸款都是按期償還的,但是,對供應商和分包商可能就不是這樣了,因此,它的一些工地遭遇了停工。中國評級機構“中誠信國際”8月底下調了恆大的評級,導致了情況惡化,因為評級下調的結果是,在中國,恆大的債券不能夠再被用作再融資業務的抵押品,因而加劇了恆大債券價值的下跌。

9月6日星期一,評級機構穆迪又調降了恆大及其子公司的評級,理由是:“在違約的情況下,恆大債權人獲得賠償的前景不佳”。周二,國際第三大評級機構惠譽緊隨其他評級機構的腳步,也給恆大降了級。自2021年年初以來,恆大股價的下跌幅度超過了75%,恆大的股價及其債券的價值因而跌到了它2015年時的水平,尤其是那些應該在2023年償還的債券。

當局擔心多米諾骨牌效應

法國世界報的文章指出,恆大於1997年在廣州創立,善於利用各種金融槓桿的恆大在中國這個城市化飛速發展、水泥變黃金的超大國家,打造了一個房地產帝國。恆大在中國280個城市都有分支機構,直接從業人員20萬人,養活的人估計有350萬,恆大已經成為一家同時涉足礦泉水、足球、健康、保險、數碼技術、太陽能電池板、養豬業、遊樂園的聯合企業集團。

文章還指出,恆大的創始人許家印,原本是一個技術員、後來成了中國的第五大富豪。許家印在2019年決定進軍電動車領域,要將恆大汽車做成中國的特斯拉,不過,兩年過去了,恆大還是沒有推出任何一款車,這家恆大子公司的市值因而也縮水了50%,顯然恆大是無法把這家子公司賣出去的。中國手機小米也想進軍電動車領域,恆大和小米的談判顯然沒有成功。

結果,就像之前的海航、萬達等其他集團一樣,恆大也陷入了困境,並在市場和共產黨的逼迫下,不得不進行重組。當局擔心龐大的財務不透明的恆大集團的破產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因此當局在8月份要求恆大要“積極地”降低債務。幾個月以來,當局一直在試圖通過禁止開發商出售尚未完工的房產來整頓這個在中國經濟增長中發揮關鍵作用的行業。

至於一些中國媒體,它們則在努力地安撫民眾。騰訊於9月9日星期四在其新聞版面上宣布,有幾個關於恆大的“好消息”,其中包括為脫離某些業務而正在進行的談判。但問題是,這些談判似乎都是不可能有結果的。

矛盾的是,關注習近平主席當前向左轉的這些西方投資者卻希望習近平能夠來救助這家瀕臨破產的私營公司。恆大是“太大而不能倒”呢,還是“太大而無法救”呢?應該不久就會有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