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金馬獎】《月老》影評:別人聚焦國族存亡,九把刀還在緬懷青春異性戀中二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愛情被被形塑偉大,你我無法實現的愛戀在文本獲得實現。從《海角七號》、《那些年》、《消失的情人節》、《當男人戀愛時》到《月老》等等男導演作品,持續扁平化、重複複製以及強化刻版印象。

前言
風光入圍2021金馬獎11項大獎的《月老》,改編自九把刀同名小說。作為「再出發」的巨作,不若《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下稱怪物)挑戰驚悚類型,核心控訴社會亂象。九把刀這次走回老本行,以中二羅曼愛為基底,輔以神魔奇幻背景包裝,同時鎖定IP讀者基本盤,企圖再對台灣影壇投下震撼彈。

《月老》故事主軸講述石孝綸(柯震東飾)因故身亡,在陰間任職「月老」企圖提升陰德值以盼投胎為人。石孝綸遂以非人視角檢視在世的過往情愛糾葛。鑑於《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下稱那些年)造就青春片樣板賣座公式,(直至今年許光漢主演的中國大片《你的婚禮》仍在走同套路數,就可見本片的成功),在商業市場具備開創意義,本次九把刀回歸老本行談愛情,可說是保守的進攻路線,破億為目標,想當然備受注目。

由於疫情影響,電影因故由暑假展延至11月,巧妙(或計畫性地)藉金馬獎評審為作品鍍金。誠如九把刀於台北電影節開幕映前發言:「《月老》是我的極限了」,宛如其作品核心「居爾一拳」的實踐,本作可說是九把刀與柯震東浴火重生後的東山再起,(雖然柯震東這次是以《金錢男孩MONEYBOYS》入圍男主角),眾人虎視眈眈觀望成敗。


有哭好看好棒棒
九把刀的創作脈絡是一道發酵的過程。由於《那些年》成功帶來的意氣風發,才造就人生谷底《怪物》的厭世怒吼。《月老》是融合二者的2.0 aka mix版本,可說是台灣愛情類型片的新天花板。

電影骨幹採通俗愛情劇,融入大量視覺特效元素,要把中二愛情講出新意。嘻笑詼諧,賺人熱淚,集戲劇感、幽默感和社會觀察於一體,雖然極具九把刀的個人風格,但這種講故事的手法,的確只有九把刀做得來,無疑再次為華語電影開闢全新的創作思路。

然而,這套思路美其名「創新」,卻是舊瓶裝新酒。

儘管九把刀受訪高喊「深知自己的讀者們比他更捍衛專屬於原著的精神」,但歸因沒錢拍不出天崩地裂的地震計畫,電影大砍東西方神職大戰篇幅僅保留東方月老設定。為成就片末「居爾一拳」高潮以及九把刀的JUMP王道漫畫魂(亦可能是為擱置停擺的長片《功夫》試水溫),改新增鬼頭成(馬志翔飾演)的反派劇情線,為小情小愛的劇情敘事締造史詩高潮結尾打鬥橋段。

我初略把《月老》分為三段落:建立世界觀、本格愛情、高潮收尾。


在第一段落「建立世界觀」中,看得出由王誌成所率領的美術團隊欲打造出台版《與神同行》的野心,包括沙漠、月老房、奈何橋總總設定。許多的視覺機關,確實耳目一新。

遺憾的是,資方給予製作有限導致疲軟無力,在陰間世界觀龐大的箝制下,許多美術實景搭不起來,僅能靠視效動畫,以至於很多細節卻無法理解。

好比說,我至今仍無法理解那三秒有鯨魚的竟然是宇宙之海,宇宙之海有能做啥用?於是許多特效大場淪為過場暨剪進預告片誘騙消費者錯誤想像,無助實質推進劇情。更甭提那尷尬的套圈圈關卡,到底是沒錢搭景、還是九把刀大大真心覺得這棒透brillant的點子了,我是不知道。至於劇情後段《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的攀岩無底洞是致敬還抄襲,大家就自由心證。

龐大美術隨劇情進展到第二段落後,幾乎消失殆盡。許多的劇情設定、角色人物關係亦無多著墨。稍微帶到的輪迴、彼岸、生死觀也僅僅是拉抬格局、騙訪談篇幅的「皮」,《月老》骨子裡就是通俗愛情片,世界觀與美術終究(在資方眼裡)是吸引觀眾的糖,枉費金獎美術組實力與龐大的神職世界觀,充其量這就是商品包裝。



第二段來到九把刀拿手的本格愛情,觀眾亦終於知曉前段宋芸樺角色的作用。別於《那些年》的校園純愛,《月老》更接近《等一個人咖啡》,基於陰陽兩隔設定,揮灑生離死別的痛徹心扉,在大量跑馬燈的回憶殺配合反轉再反轉的劇情揭露,逼得觀眾一把鼻涕一把眼淚。

單就這一點,九把刀無愧對台灣最會運用閃回(Flashback)的導演封號,真有你的。以及知道某些TA對愛情線免疫,特別規劃寵物劇情線,擴大「攻擊範圍」,直擊狗派飼主最害怕的痛點。招式相互加成,就是要逼得觀眾淚灑戲院造就口碑瘋傳。(然後陰間的美術設定就被觀眾遺忘,台灣人就是健忘)

由於愛情線設的「檻」,在劇情第二段已「了結」。要創造超越生離死別的高潮,鬼頭成線這時總算修成正果發揮作用。前面這線的凌亂剪輯,成為轉換情緒劇情發展的jump scare,讓觀眾滿滿疑惑,但這條線亦是九把刀別於既往小情小愛作品,最明顯的進步,投注大量動作武打與視覺特效。

作為觀眾,我真的沒想過飾演馬面的洪都拉斯可以這麼帥!宋芸樺視覺上的獨角戲、柯震東最擅長的哭哭臉,都在集結此為情緒渲染加分。但這些設定彙整,是「真情」還是「煽情」,則交由觀眾判定,畢竟台灣觀眾最愛進電影院哭,有哭就是好看好棒棒。

「月老」金馬放映 九把刀分享拍攝點滴
Photo Credit: 金馬執委會提供
《月老》劇組金馬影展放映
老派愛情的複製再貼上
綜觀金馬獎入圍電影,當《濁水漂流》細膩再現街友生命經驗,《少年》挑戰政權發聲時,回首入圍金馬獎11項的台灣代表《月老》,我不禁感嘆台灣到底是太安逸還是躊躇不前。

人家在聚焦國族存亡,但到了第三部劇情長片作品的九把刀還在緬懷青春,還在走那套異性戀中二魂講「有些事,一萬年也不會變」,這到底該評為不求上進還是死性不改?

當然《月老》在此等規模製作,勢必定義為商業片,需要至少達兩億門檻來回本,但賣座片就只能餵觀眾吃這種愛情觀嗎?這責任到底由觀眾還是創作者得來扛。

愛情被被形塑偉大,你我無法實現的愛戀在文本獲得實現。從《海角七號》、《那些年》、《消失的情人節》、《當男人戀愛時》到《月老》等等男導演作品,持續扁平化、重複複製以及強化刻版印象。

這些文本一再宣揚,只要努力愛一個人,所作所為就可浪漫化與合理化。男人可以霸道,冰山美人有一天會融化。於是從裡到外的劇情敘事、金句旁白、行銷文案都致力營造出他們以為的偉大愛情。

這種現象已經成為理所當然的電影公式,但當大家卻「電影歸電影」、用性別看電影就是女權自助餐等等理由迴避面對時,這種現況終將不會改變。咱們台灣人自詡多元自由,消費行為卻保守到只吃這一味,我們還需要這樣的電影嗎?到底是銀幕上總是樣板愛情,還是多數人鍾愛樣板愛情,誰是雞,誰是蛋,無人知曉。

電影「月老」獲選韓國富川國際奇幻影展開幕片
Photo Credit: 傳影互動提供
結語
儘管本文貶多於褒,無可否認以產業或市場面向看待《月老》,它必定為影史寫下新頁,再多批評責罵不足以遮掩它的光芒。這是繼《返校》後最大成本製作的台灣電影,成功將說服資方投注更多電影,引領產業大步向前。反之,再讓資方卻步投資大成本電影。